如今的企業(yè)管理書籍真可謂是“花萬樹而齊芳,草百種而一碧”,又好比是出疹子,一哄而起,似乎印證了古人的一句話:“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然而讀著讀著,有時發(fā)現(xiàn)原來讀懂的東西似懂非懂起來,不知是人在讀書還是書在讀人,是個人的迷茫還是管理的迷茫,經常產生某種困惑,比如說管理以何為本。
依照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管理范式的說法,工業(yè)化大生產時代的工作特征是機械的、重復的和分工過細的,盡管它的優(yōu)點是擴延了人的體力和感官的靈敏度,制造出了各種機器,但由于人們翻來覆去干一件事情,毫無整體感,也沒有能工巧匠的自豪感,更談不上發(fā)揮獨立見解和創(chuàng)造力了,因此這類工作是枯燥煩悶的,相應的管理自然也就缺乏人性化。
新時代的管理則是一種“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它力圖改變以前企業(yè)內部那種“破壞而不是豐富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手段要親和,管理面貌要柔和,總之處處要以“人”為本,相反如果不這樣做,則有被人指責管理過時的嫌疑。
時代前進了,管理當然也要發(fā)展,但這種發(fā)展應該是跟隨自己的步調,不應該是別人的步伐。發(fā)達國家正在非工業(yè)化,不發(fā)達國家正在工業(yè)化,兩者的管理內容肯定有所區(qū)別。
例如同樣是企業(yè)雇員,處理信息和制造產品的人的勞動心理必定有區(qū)別,因此管理方式也要差異化,前者應更溫柔,后者要更強悍。
情況也許是這樣的?不過判斷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是否進步,其實還有一個參照系,那就是看管理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還是合理化?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列舉出一種現(xiàn)象,他說“在第二浪潮,你叫工人吃的苦頭越大,你得到的利潤越多,如果到了第三浪潮,由于殘酷剝削工人的做法賺不了錢,不利于生產。不在于干得辛苦,而在于干得漂亮。汗水再也不象過去那樣可以掙錢了”。
因為追求利潤的原因而改變管理手法,這種變革在我看來不能稱之為管理進步,因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沒有發(fā)生多大的進步。
管理雖然沒有國界,但管理有國情。當美國早在1956年其從事技術、管理和事務工作的白領人員(程序員、教員、職員、秘書、會計、證券經紀人、經理、保險行業(yè)人員、官員、律師、銀行業(yè)和技術員、護士)就已超過了藍領工人的時候,中國的國情是我們仍然處于發(fā)展中國家之列。資料統(tǒng)計,在當今一個城市技術工人隊伍結構中,技師、高技工、中技工、初技工的合理比例應是8%、14%、46%和32%,而實際比例不合理者居多,以合肥市為例,其結構比例為2.2%、12.4%、22%和63.4%,這一方面說明中級以上技工缺口較大,也說明藍領甚至“藍領中的藍領”無可爭議地是企業(yè)的主力軍。因此我們的管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卻他們的存在。
令人遺憾的是,恩格斯所說的奴隸制留下來的鄙視生產勞動者的思想“毒刺”至今仍相當有市場,類似“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糧種菜,老夫子答不上來,反而罵樊是‘小人’”以及“柏拉圖的朋友阿爾赫頓研究機械學問,柏拉圖反而指責‘這不配是哲學家做的事’”的舉動遠未絕跡,二十年前,不管是什么行業(yè)的工人,一身勞動布的工作服走在大街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幾乎都要另眼相看,如果你再穿一身工裝上大街,十之八九會被人瞧不起。
艾科卡說得好:“為所有的人服務是偉大的”。在當今這個“高技術、高情感”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管理似乎不應是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管理擺設,弄得不好便成為假創(chuàng)新,到頭來還不如假古董,假古董體現(xiàn)的已經是一套非常虛假的價值,假創(chuàng)新甚至連假古董都不如。
廣水人才網(wǎng)(編輯小木整理) 廣水求職網(wǎng) 廣水招聘網(wǎng) m.dion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