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方和應聘方始終是一對矛盾,這毫無疑問,但這兩者又何嘗不是合作關系呢?試想有哪個做招聘的不希望又快又準得給自己的公司找到合適的人選,又有哪個應聘者不希望能盡快通過面試獲得工作機會完成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又一次躍進呢?所以,作為應聘者的我們千萬不要從一開始就覺得HR是站在你的對立面的,如果你站錯了隊伍,你的面試基本上也就結束了。因為你將竭盡所能得去回避自身存在的、你認為可能會對工作有所影響的問題,而不是將自己的能力展現(xiàn)出來,所以在面試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表現(xiàn),而不是回避(To Show not to cover!)
絕大多數應聘者在面試之前會做準備,看很多面試經驗,我也看(HR也不傻,當然琢磨對方會怎么對付面試,呵呵)。這些所謂面經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就是要你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舉例來說,我面試的很多應屆畢業(yè)生跟我大談自己的工作經驗,甚至在哪家打字復印店打過字都說得像個項目管理工程;反過來,那些大專中專畢業(yè),工作兩三年,面試始終喜歡說自己自考本科在讀,夜大在上,很快就要拿到**大學**文憑……實際上,這些基本上都是無用功,想想吧,公司為什么讓你來面試?如果我需要一個有工作經驗的,看了你應屆畢業(yè)生的簡歷,我要你來面試干什么?我要找個學歷高的,這年頭,本科生碩士生滿天飛,我約你來面試那肯定是我時間多的沒地方打發(fā)了!
所以,面試中最重要的就是表現(xiàn)你的優(yōu)勢,而不是彌補你的弱點,因為公司用人,只用人的長處,不是找三好學生,不是樣樣都優(yōu)秀才算人才!
第二個問題,展現(xiàn)什么樣的能力
今天說在招聘面試時最需要展現(xiàn)什么樣的能力,HR專業(yè)的說法非常復雜,什么能力模型、素質結構、職業(yè)傾向……同行之間討論一下沒問題,真拿到實際工作中,別說應聘者頭暈腦漲,有時候連招人若渴的部門經理們都覺得不耐煩。
1、展現(xiàn)你不可被培訓的能力
道理很簡單,能力、素質分兩種,可以培訓的和難以培訓的,你自己就完全可以判斷。
測試:英語口語、能吃苦耐勞、誠實、善良、溝通能力,了解公司產品知識,公司所在行業(yè)熟悉程度、計算機能力、財務知識、工作主動性、協(xié)調能力、分析能力……試試看,區(qū)分一下,是不是很容易?
你是用人單位,你會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哪兒呢?當然是不容易培訓的能力!
公司有培訓部門,要做的事情就是針對員工有所欠缺的地方進行雕琢,所以,不要怕自己在可以培訓的方面有缺點(比如對公司產品知識不了解等)。而更多的是要抓住自己所應聘職位所需要的難以被培訓的能力。
2、展現(xiàn)你不可被替代的能力
作為招聘者,我每天都在做選擇題,在眾多應聘者之間篩選出符合甚或是超出我們期望的那一個,而我每天看到的絕大多數簡歷都可以說是千人一面。最典型的是畢業(yè)生,英語四級(六級)、計算機二級(三級)、成績優(yōu)良(排名3/50)、連續(xù)n年獲得獎學金、參加**學生組織、在**公司做過幾個月的實習工作。這樣的簡歷要多少有多少,換句話說,只要公司想招,隨時有長龍排在門口,你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換個角度看著問題,為什么基層員工好找,部門經理、技術專家難招呢?原因在于替代性,你越容易被替代,你的價值也就越低,這就是法則。所以無論是簡歷還是面試,你得把自己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能力表現(xiàn)出來,別告訴我沒有,這不可能,不然你憑什么來應聘?
第三個問題,面試成功的要訣,你的預期=我的表現(xiàn)
面試,英文叫做Interview,我認為含義完全不同。面試,當面進行考試,根據你的成績客觀給出評定,考出多少分是多少分,其目的是擇優(yōu)而用;interview翻譯過來應該是面談,會面,是一個溝通的過程,interviewer向應聘者就公司的業(yè)務狀況,所能提供的職位詳情進行傳達,而candidates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履歷、能力、經驗等各方面信息,從而讓對方認識自己,進而了解自己。其目的是雙方的契合,不是擇高分而用,而是提供一個機會,讓雙方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
具體來說,interview之前,企業(yè)一定會對自己想招一個什么樣的人來做這個職位分析,也就是HR理論中的所謂崗位分析(Job Description)。這個分析來源很廣泛,由部門經理對這個職位的需求,有前任工作者給公司就這個職位留下的主觀映像,甚至有客戶對該職位人員的客觀評價等不一而足。
所以,interview的結果沒有所謂優(yōu)秀、一般、差,只有suit or not suit。希望大家知道企業(yè)方的面試官(我們姑且沿用面試這一通行說法吧,不然有人該埋怨我說話夾雜英文了),在面試之前是帶著期望來的!什么樣的期望呢?簡而言之,比前任更適合!如果前任做得不好,希望招到一個更好的,如果前任做得很好跳槽了,則希望招到一個更適合(穩(wěn)定)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讓自己更適合公司的期望呢?
1、研究對方的招聘廣告,一般對方會在廣告中寫出職位的工作內容,任職要求。對比一下自己,如果對方寫了大專以上學歷,你是個碩士,就別去瞎起哄,耽誤大家時間嘛這不是?如果對方寫了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對方當然就不會想去從大學畢業(yè)生開始培養(yǎng)一個新手,基本條件都不合適,讓你去面試,不是對方閑得實在無聊就是對方HR是個新來的菜鳥。
2、面試中注意把握對方的心態(tài),說俗點兒,聽話聽音,對方一國企,做財務,問你英語水平怎么樣,就得多個心眼兒,工作用不著啊,就別天花亂墜的吹一通,沒準兒你的前任就是英語好跳槽去了外企!這樣上當的不能說不多,反正我常碰到。
3、突出重點,我常碰到這樣的應聘者,通常畢業(yè)一兩年,會議室坐下,二話不說,從包里翻出一大堆本本,有多大桌他就能給你鋪滿了,英語的、會計的、貿易的、報關的、計算機的、營銷的、管理的、公關的……看得我眼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拿不出,介紹完了,我弱弱的問一句您應聘什么職位?答曰:“我覺得你們公司很好,外企,大品牌,心向往之不是一兩年了,只要能進來,什么職位我還真不在乎!”我看他做我們總經理挺合適的……
第四個問題、面試中HR們的心態(tài)和對策
我們不妨從HR招聘者的職責描述說起,簡而言之,為企業(yè)尋找合適的人才。當然有許多限制:
1、時間,招聘周期按照職位高低從兩周到三個月不等,平均為一個月
2、成本,招聘過程會發(fā)生很多成本支出,只要不是糊涂到花多少錢不在乎的地步企業(yè)一定非常關心自己招人花費幾何
3、招聘效果,也是最重要的,你找來的人是否能夠在公司里做得好,做得久,公司個人各得其所,雙贏為贏嘛
而這些限制本質上是矛盾的,又想招到最合適的人,又要快,又要省錢,壓力當然巨大。所以,其實HR在看似怡然自得坐在面試桌另一邊的時候,一般心里都處在這樣的矛盾掙扎之中,一方面,心中期望自己對面坐的就是那個最佳人選,另一方面,又擔心由于自己一時不慎,沒看破對方小小的應試伎倆,被人結結實實的忽悠一把。
這就是HR面試中的心態(tài),針對這種狀況的應對措施似乎我不該多談,表現(xiàn)要不要好?當然要,而且在專業(yè)領域內要在眾多面試者中首屈一指,但是面試經驗我勸各位還是少看些比較好,你想,如果你碰到一個經驗不十分豐富的HR,他所準備的問題你都有了比他還精準的答案,HR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1、這人面試經驗豐富,時刻準備跳槽,穩(wěn)定性值得懷疑
2、這人性格特點看不透,有待進一步觀察,看看有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吧
所以,回到最初的地方,面試的過程是展示,而不是去掩飾,你遮蓋了一些東西,HR就會認為你有更多東西沒有表現(xiàn)出來,進而對你整個表現(xiàn)的可信性產生懷疑,得不償失啊!再說句到底的話,憑借面試經驗是有可能糊弄一些半路出家的HR,可是你找到了工作事情就結束了嗎?做起來發(fā)現(xiàn)這工作不適合你怎么辦?發(fā)現(xiàn)工作對你的要求超出或明顯地與你的能力不協(xié)調怎么辦呢?最終結果還是要放棄,不如在面試時真誠溝通,讓HR看透你點兒其實對你有幫助!